给国企装上“收银机”
原标题:给国企装上“收银机”
大兴区检察院 刘慧慧
党的十八大至今,中央纪委网站共发布了124名国企高管被查处的信息,涉及领域分布于能源、冶金、金融、传媒、汽车、运输、军工等多个行业,而能源、建设投资、通信领域分别占比25%、13%、12%,成为腐败的重灾区。
综观诸多国企高管落马的案件,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特点:垄断行业比开放行业更容易滋生腐败,花钱的领域普遍比挣钱的领域更容易产生“蛀虫”。其主要原因在于,垄断行业往往都是涉及对国家重要资源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业,例如石油、电力、通信等。所谓“物以稀为贵”,当市场中只有个别企业拥有这些稀缺资源时,那么管理这些资源的人也会变成“香饽饽”。与这些人搞好关系,便可以轻松拿下动辄几千万、上亿元的工程项目,这无疑会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。因此部分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取悦一些国企老总,国企高管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,不惜铤而走险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国企的资源就像一块大蛋糕,人人都想咬一口。梳理近年来的国企腐败案件,可以发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一是以权谋私,贪污受贿。部分高管利用职务之便,在企业重组改制、投资并购、产权转让、招投标、物资采购、广告业务等环节,营私舞弊,收受贿赂,搞权钱交易,权力寻租。二是官商勾结,利益输送。有的人通过定向关联交易,为本人、亲属及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,以企业改革、市场开拓等名义,通过利益输送,换取个人仕途晋升。三是奢侈浪费,假公济私。有的单位高消费怪癖不改,办会、接待、娱乐花费巨资,违反规定超标发放薪酬福利,或者实施不规范的股权激励等。四是大权独揽,独断专行。有的人为谋取私利,重大投资项目不进行充分论证,不履行规定决策程序,个人拍板决定;在选人用人上任人唯亲,搞小圈子,导致个别领导人员“带病上岗”,隐患严重。
国企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诸多问题,成为腐败的重灾区,其原因何在?首先是经济体制上存在二元结构,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还不成熟,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痕迹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交换同时存在,容易造成行政权力与经营活动密切交织。一旦把行政权力作为经济交换的条件,就会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腐败。
其次,管理机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。尽管国企是经营性的企业,但其权力结构依然相对集中,层层任命的选人用人机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。国企主要领导人的任命方式和市场化企业完全不同,仍由主管部门按等级授职,任命得准,企业就发展得好,反之就会弊病丛生。
此外,国企监管体制老化、僵化,存在漏洞。国企内部由纪检、监事会、审计、工会进行监管,但这些部门的领导也都是由内部任命,这种“自己监督自己”的模式无疑使监管部门成了“摆设”。
实际上,国企腐败的根源无非是国企高管掌握着资源,而在资源利用和分配的过程中,制度约束相对不足。要解决这一问题,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收银机的发明思路。
美国人詹姆斯于1882年在俄亥俄州开了一家小酒吧,由于地理位置好,酒吧生意不错。但在经营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些员工不诚实,会偷拿收到的钱。后来他换了一些看起来很诚实的员工,刚开始的时候还好,但过一段时间,丢钱的事情还是会重演。后来,他就明白这不是人的问题,是制度的问题,于是就研究发明了收银机。把钱装进箱子里,输入密码才能打开,货物的金额都用票据打出来,收到的钱款和卖出的货物一一对应,这样就不会有人趁机占小便宜了。
“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”,国企高管走向贪腐之路,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,但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漏洞,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。唯有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,加强外部监督和制约,彻底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,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国企腐败。